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 喜迎二十大】市四院阅荐好书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播
2022-12-14
        2022年以来,市四院工会、宣传科等职能科室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医院文化氛围,不断推进职工文化繁荣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结合《辽宁省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推荐阅读书目》职工自选喜爱的一本书,用文字作品抒发对所看书籍的情感与观点、看法等。作品既有《百年大党正年轻》等主题类图书的推荐,又有《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等社会科学类图书的推荐,还有受众面更广的《妈妈变小的日子》等少儿、文艺类图书的推荐。
【医院文化 喜迎二十大】市四院阅荐好书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图1)

【医院文化 喜迎二十大】市四院阅荐好书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图2)
 
《百年大党正年轻》荐读  |  作者:宣传科 刘蓉

荐读好书
【医院文化 喜迎二十大】市四院阅荐好书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图3)

        【推荐理由】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北京的天安门,从南湖的红船到新时代的“复兴号”巨轮,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恰风华正茂。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50 多名党员,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的448.8万名党员,再到2021年6月的9514.8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历史雄辩地证明:百年大党正年轻。
        为什么说“百年大党正年轻”?怎样才能使百年大党“永远年轻”?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等27位著名学者从“百年大党正年轻”的新颖视角,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我们党百年来始终朝气蓬勃的基本经验,彰显了我们党面对各种危机,善于危中寻机、困中破局的制胜伟力,揭示了我们党厚植根基、实现长期执政的成功秘诀。
        百年大党正年轻。回望来时路,是为了走好新征程。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未来之路必将越走越广阔。通过学习本书,不断激励党员干部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增强党性修养、深耕笃行、砥砺奋斗,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妈妈变小的日子》荐读  |  作者:安宁疗护中心  周云

荐读好书
【医院文化 喜迎二十大】市四院阅荐好书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图4)
       【推荐理由】读《妈妈变小的日子》的序言时,就被这一句“假如你听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就会知道,所有的得到,都是用舍弃换来的”深深打动了。于是每次看到自己在书中划线的内容,都会有新的体会。本书的题材是:如何解救沉溺于手机游戏和手机网瘾里的孩子?如何处理一段濒临崩溃的亲子关系?
        我们往往焦虑于孩子的这种迷恋行为本身,却忽视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着的诉求。他们迷恋的行为是在求助,我们却报之以无视和暴力。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映的其实是家长的问题。
        本书对于家长的启发:高质量的陪伴不只是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是要有效陪伴,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和身体需求要了解。要共情于他们,帮助于他们。父母改变和重建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最终章节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
        本书对于孩子的启发:人无非面临三件事:必做之事;不必做之事;可做可不做之事。自己必须要做的事,不需要理由。优秀的人做必做之事的次数和投入的时间,一定比做不重要之事的次数和投入的时间更多!学会正确管理时间,运用一些方法,帮助自己达成目标。要勇于探索,尝试和见识暂时不明白的事物。做个“贪心”的孩子,而不仅限于游戏这一道风景。作者用童话式故事的表达形式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长远考虑问题更是本书的妙处所在。
        孩子在成长,家长更需成长。

《瓦猫》荐读  |  作者:检验科  杨津瑞

荐读好书
【医院文化 喜迎二十大】市四院阅荐好书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图5)

        【推荐理由】《瓦猫》涉及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传统匠种,空间跨越南京、香港、昆明等地,从江南、岭南再至西南;时间跨度则从当代溯至西南联大时期,呈现出多元的叙事品格和气象。葛亮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匠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比如,雍正国子监刊本的《论语》书皮,被烧毁了一多半。本来的蓝色无法还原,仪器做了配比都没辙。在场的古书修复师都表示无能为力。执拗的修复师老董,一次又一次试错,最终运用旧时的经验,加入中药,终染出了与原版相差无几的蓝绢。手工中隐藏的古老密码,先进的仪器也无法破解,现代津津乐道的工艺无法实现,只有靠传承的经验才可抵达。
        要想成为匠人不仅靠单纯的一种技术,拿古籍修复师老董为例,不止是单纯会修复的技术,小到浆糊的调制,书法的练习,大到纸张的制作工艺也都是要通的。
        在这个什么都速成的年代,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专研,我们总是在追赶时间,却将自我的成长抛诸脑后,疲惫过后依然空虚。匠人所传下来的这种专注精神,告诉我们做好当下事,时间自会告诉你结果,让自我完整且强大。
        也许,一些古老的工艺,注定成为“废艺”,可匠人精神却永远被需要。这是一种热爱,一种执着,一种内观,是一个得“自在”的奥义。